讲座回顾:抒情的剖析

日期:2024年6月13日(星期四)
时间:早上10时至12时
地点:马大文学院E讲堂 / ZOOM

活动报道 / 汤仲伟(马大中文系本科二年级)

2024年6月13日,马大中文系邀请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兼诗人、散文家唐捐主讲“抒情的剖析”,由本系高级讲师张惠思博士主持。

唐捐首先提出抒情与诗质的问题。他提到,每个人对诗的感觉各异,对诗质的标准也不同,因此抒情成为界定诗质的重点问题之一。涉及抒情/抒情主义的定义与发展脉络,唐捐引用了张松建的论述,提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是一个抒情主义不断自我扩张,与反抒情主义质询,最后由抒情主义胜出,变成一种全新的历史主体的历史进程。抒情主义的发展中,又被细分为写实抒情、浪漫抒情、纯诗化的抒情及大众化的抒情。归根结底,抒情为何?抒情是否还是抒情?都是值得去思考的。

实际上,30年代诗坛中并没有真正的反抒情作品,无论何者,不管知性在诗中的参与多少,只要能保持诗的质地和情感的真挚,就可以说是抒情的。唐捐以现代主义诗人先驱纪弦与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的诗学观作为对比,并分析纪弦多篇诗作,论证现代诗无论何者没有摈弃诗的抒情特质。他再以郑愁予、痖弦、林冷、杨牧等诗人的作品为例,让与会者对诗中知性/抒情有更深的了解。

讲座结束前,唐捐与线上及线下的与会者进行交流,解答与会者对诗的疑惑。这是一场相当精湛的演说,不仅让与会者看见诗的金线,也加深大家对诗和抒情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