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庞蒂亚娜〉——张贵兴《庞蒂雅娜》

日期:2018年10月12日

时间 :1.00pm—2.30pm

地点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讨论室(一)

主讲人:李婷欣(马大中文系本科生)、陈洁仪(马大中文系硕士生)

《野猪渡河》是张贵兴暌违十七年的长篇小说,故事背景拉至二战时期的婆罗洲属,在一个华人村落里建构史诗般的雨林文学。 《野猪渡河》里有25个章节,可以一个正常的方式阅读,亦可随机抽取,挑一个有兴趣的章节来阅读。在25个章节中,〈庞蒂亚娜〉是最长的一个章节,可见作者在此章节里下笔下得极重。 〈庞蒂亚娜〉的名称取自于马来社会的传说故事,章名已经显露出了一丝诡异的气氛。 〈庞蒂亚娜〉叙述一位年迈的守墓者如何在日军来临时期保护一群儿童。此章弥漫着神秘、血腥、精虫的味道,阅毕之后故事情节有震慑读者的效果。
透过文本分析,两位导读人从人欲与小说里的意象展开讨论。张贵兴以其近似不近人情的笔调来描写因人欲而带出小说中的欲望之念头、杀戮的发生以及凌虐的场景。这三者的发生可在〈庞蒂亚娜〉中日军血洗猪芭村的场景中找出。血腥与性欲的交错揭露的却是人性中原始的野性与暴力。
在《野猪渡河》中,野猪、面具、鸦片可说是贯穿小说的主要意象,在〈庞蒂亚娜〉中自是没有少描写。野猪野猪不仅代表着大自然,却同时也代表着性欲与暴力,甚至是隐喻着生活在婆罗洲猪芭村的南来华人就像野猪的特性一样,既不“离散”也不“反离散。
面具的出现不仅象征着人的脸皮,在这里面具可以成了预言人物命运的隐喻。而当中戴着九尾狐面具的林晓婷“细皮白肉”、“眉目清秀、两颊红润,两只大眼睛骨碌骨碌的跃动” ,透过这一系列的描写预示着在二战时期林晓婷的悲惨命运。面具可以是实体,亦可以化为虚形,而虚化的面具被揭开的那一刻后,我们才发现拥着人面兽心之人其实比鬼还要可怕。
鸦片的出现让故事变得虚实难辨。抗日战争前鸦片被热销至南洋,成为当地华人不可或缺的消费品。在氤氲的烟雾中,所有日常的、现实的苦难在那一刻烟消云散,所谓的家国伤痛也被扔到了烟雾外的世界中。那一刻,苦痛的感官被取而代之,醉生梦死,那是最好的精神寄托。